欢迎光临福泉市图书馆!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详细内容

【我的扶贫故事】 从小事做起 做群众的贴心人

时间:2020-11-28 来源: 作者: 阅读: 5415次 视力保护色: 字体:【】 【

2018年春,时任市文联副主席的我被选派到凤山镇竹王城村担任集团帮扶驻村工作组副组长。还未成行,脑海里先浮现出竹王城金戈铁马的历史画卷,耳畔响起流传很久的一首民谣:“羊老鸡场,石板盖房。老奶烤酒,老者熬糖”。竹王城,相传为汉代夜郎王的都城,位于凤山镇羊老河东面的半山上,现东门城门和部分城垣尚存。如今,竹王城成为凤山镇的一个村,由原羊老、牛角田、棉花土3个村合并而成。

初到竹王城,羊老大坝的油菜和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艳,心里感觉美美哒。我一边走访一边熟悉村里情况,竹王城村辖12个村民组,总人口606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600人,2015-2017年脱贫90户327人,目前还有114户27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达4.5%,虽然不是贫困村,但减贫的任务十分艰巨。没有农村工作的经历,我能挑得起驻村工作组副组长的担子吗?缺乏农村工作的经验,群众会认可我的工作吗?驻村队员来自不同单位,大家都能团结共事吗?……一连串的疑问让我感到压力山大,无所适从,欣赏美景的雅兴荡然无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和群众拉家常,套近乎,很快和群众熟络起来,大家逐渐接纳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扶贫干部。

集资修路 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有一天,我和竹王城组李大江组长在老城头开展工作时,他指着直线距离不足300米的羊老小学对我说:“东门口、老城头两个寨子的娃娃上学,都是由家长用摩托车带着绕行两三公里,既远又不安全,要是从这里修一条便道连通下面的大路,娃娃们上学就方便了”。于是我和组长商量,在村民“坝坝会”上和大家说一下,听听群众的意见。

说干就干,第二天便在李组长家院坝召开了院坝会,在宣讲完产业结构调整、“五改五化”等相关政策后,把修便道方便孩子上学的事提了出来让大伙讨论,最后决定住在东门口、老城头两个寨子的群众,不管家里有没有孩子上学,均参与集资并投工投劳硬化这条方便孩子上学的道路。我当即拿出500元交给组长,“我来这里驻村,就是组上的一员,搅拌混凝土我不在行,但表示点心意是应该的,如果大家凑的钱不够,我再去想办法”。没想到的是,我和大家一起凑钱修路这事,一下成为群众议论的焦点,大家觉得这位驻村干部没有架子,是实心实意来为大家做事的,在心里认可了我。很快这条路修好了,孩子们上学不用绕很远的路,通过这条路,凝聚了人心,同时也打开了我工作的突破口。

“五改五化” 群众“换活路”增进感情

竹王开辟的夜郎古国已成远古的回忆,明清时期羊老驿道上的马帮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时至今日,竹王城村的每个村民组、每个自然村寨基础设施依然落后,为在短时间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改善农户的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我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五改、五化、五引导、五教育”的工作部署,和队友们一起到组上召开“院坝会”向群众宣传奖补政策,对农户实施“五改五化”逐户上门指导,灶台怎样建才美观实用,厕所怎样改才方便,对经济困难的群众给予部分水泥砂石补助,对无劳力的群众动员寨邻以“换活路”的方式互帮互助实施,以免请施工队花更多的钱。在我负责的竹王城组农户家硬化院坝和联户路,没有一家请施工队,都是大家通过“换活路”的方式实施的,全组105户农户,除了4家在外务工没有实施“五改五化”外,其余农户均实现了应改尽改,“换活路”增进了邻里感情。

比学赶超 村庄整治成效显著

在以户为单位推进“五改五化”的同时,我们以组为单位推进乡村治理。龙洞,因一股清澈的泉水从寨子后面的溶洞中流出而得名,一条小溪穿寨而过,风景清幽秀丽。长期以来,寨子卫生脏乱,群众在进寨主干道两旁乱搭乱建,影响通行,我们决定以龙洞为试点,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2018年“五一”节,我们放弃休息,全体驻村队员到龙洞组召开村庄环境整治群众会,大家的热情很高,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得到整治,但对拆除破旧圈舍和路边搭建的棚屋有些抵触情绪。老组长杨昌明家废弃的粮仓就在路旁,房屋破旧,乱七八糟地堆满杂物,十分抢眼,我和网格员金燕上门找到他,希望他能带个头,拆除破旧的粮仓,在原址上修建厨房,既改善人居环境,改厨还能得到补助。杨昌明老组长犹豫了一会,同意拆除旧房,只是子女外出务工,家中没有劳力。有了这句话,我们全体驻村干部一齐上阵,揭瓦的揭瓦,递瓦的递瓦,七手八脚干了起来,寨上一位年逾九旬的叶开珍老人也加入了拆房队伍,帮助传递瓦片。随后,村民代表杨仕香拆除了门口的猪圈,硬化成宽敞的院坝,新建了水冲式厕所。在老组长和杨仕香的带动下,左邻右舍都行动了起来,拆除了自家破旧的圈舍和房屋。接下来,村民们一边“换活路”实施“五改五化”,一边投工投劳清理卫生死角,疏浚河道,砌筑花池,修建寨门和沿河木栏杆。

通过全组群众一个多月的“奋战”,整个村寨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硬化了院坝和入户道路,用上了美观实用的大理石灶台和干净的水冲式厕所,建成了大家盼望已久的文化广场。我负责的竹王城组也不甘落后,村民们就地取材,投工投劳,在传说为竹王“御花园”的老城头“莲花岩” 用石板铺筑了一个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硬化了300多米长的串寨路和6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

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愿望和抱团发展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莲花岩环境整治的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和群众一起出工,中午回到村里吃完午饭,准时一点和大家一起到工地,困了打个盹,干不了重活就当施工指导员,不时发支烟给大家抽,其乐融融,虽苦但觉得十分充实。停车场落成之时,正值2018年的冬至,老城头整个寨子的群众凑钱“打平伙”,在新落成的停车场上集体过冬至,邀请全体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参加。饭后,全体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即兴表演了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村民们深情演唱《感恩的心》,歌声笑声在寨子里久久回荡,让这个冬至特别温暖。广场建好后,群众们希望建一座休闲长廊,在“院坝会”上,我们进行了一个约定,出劳力算大家的,施工相关费用算我的。随后,大伙出工备料,我回市里“拉赞助”。

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在2019年的春节前建成了一座100余平方米的仿古休闲亭廊。在龙洞组和竹王城组的带动下,激发了其他村民组开展村寨整治的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2018年,全村12个村民组有8个村民组建成了文化广场,4个村民组建成了寨门,休闲长廊、亭子等文化设施,4个村民组第一批安装了路灯,“三组两榜一规一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环境卫生更加干净整洁,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其中龙洞组、竹王城组、老羊寨组在凤山镇开展的村庄整治观摩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发展产业 农民钱包越来越鼓

2018年9月,我调整到市老年大学任副校长。2019年3月,组织安排我到龙昌镇云雾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云雾村海拔高,土地肥沃,群众勤劳,是全市烤烟主产区之一。

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的紧密协作,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结合村情实际重点发展辣椒、大福姜和红薯产业。由于缺劳力、缺技术,加上思想上的惰性,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产业一直搞不起来。为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在以种养殖“先建后补”项目为撬动的同时,重点对有劳动力但没有经营头脑的贫困户进行说服引导,动员种植经济作物。

陈昌发是我负责网格内的贫困户,人挺勤快的,就是观念落后搞不上路,一直以种苞谷为主。2020年全组家家户户都种植辣椒,他却执意种植苞谷,每次动员,他总是说:“我又不懂种辣椒的技术,亏了咋个办?”我找到他的堂弟陈昌国一起动员:“你每年种那点苞谷能有多大收入呢,你栽辣椒,育苗算我的,施肥管理我带你干。”在大家的说服之下,他终于动心了,我及时给他送来了辣椒种,最后他家种了两亩多辣椒。收购辣椒时我问他:“你家辣椒卖得多少钱?”“一共卖了3000多元,比种苞谷划算多了,幸得你喊我栽辣椒,明年我多栽点。”

通过网格员的动员引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2020年“先建后补”项目验收生猪95头,补助金额76000元;验收蔬菜17.99亩,补助8999.5元;验收辣椒611.87亩,补助金额305935元,验收中药材58.52亩,补助金额29260元,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236.72万元,人均增收5417元,通过发展产业让农户钱包越来越鼓。

从小事做起 群众把我当成组上的一员

驻村两年多来,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群众不需要你为他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大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云雾村靛山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凡超有80多岁了,共同生活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听力一级残疾,一个是重度精神障碍。第一次去他家走访时,入户道路没有硬化,家中用的还是土灶,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我把他家当作重点关注对象,给予了砂石和水泥补助,请施工队硬化联户路70米,改造了大理石灶台,硬化了屋檐沟,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今年他家养殖生猪、种植辣椒,加上低保收入,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贫困户李必文患重性胰腺炎,共花医药费7万多元,报销后自费6000多元,我及时为他申请了临时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村民龙文岗长期在外务工,两个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看,居住的木房用竹子铺楼,室内还是泥土地坪,我多次上门查看,请施工队为他家实施了透风漏雨整治,铺了楼板、硬化了地坪,一家人住上了安全的房屋。寨上哪家老人过世,哪家娶媳嫁女,我都要去凑个热闹,群众早已把我当成组上一员。在调整到云雾村驻村后,竹王城组的群众还经常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组上的变化。 2019年8月,竹王城组的群众邀请我回到组上,再一次与大家团聚,共叙发展前景,还赠予我锦旗,让我十分感动。

有人说,驻村是干部难得的一次磨炼。我要说,驻村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作为驻村干部,周一至周五吃住在村,周末很难有休息,父母年迈无法照顾,心中十分愧疚。作为市级选派的驻村工作组组长,承担的责任更大,工作量更多,也曾产生过畏难情绪。但想到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在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战役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驻村经历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页。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